从状态数据库、执行引擎、共识机制,到针对 USDT 的特定优化,Stable 的设计始终聚焦于性能、可扩展性与可靠性。技术栈中的每一层组件都经过专门优化,以支持高吞吐的工作负载和无缝的 USDT 原生操作。 Tech Overview

StableBFT

Stable 区块链最初采用 StableBFT —— 基于 CometBFT 构建的定制化 PoS 共识协议,确保网络具备高吞吐、低延迟和强健的可靠性。为了进一步优化共识性能,Stable 计划拆解数据传播与共识流程,并实现面向区块提议者的交易直接广播机制。 Stable 还计划将协议升级为基于有向无环图(DAG)的 Autobahn 架构。在 Autobahn 上构建的 StableBFT 将带来:
  • 消除单领导瓶颈,实现提议过程的并行化;
  • 通过将数据传播与排序拆解,加快最终性的达成速度;
  • 借助增强的 BFT 机制提升对网络异常的鲁棒性。

Stable EVM

Stable EVM 是 Stable 的以太坊智能合约的兼容执行层,支持用户通过现有的以太坊工具和钱包(如 MetaMask)与链进行交互。为打通 Stable EVM 与 StableSDK 的能力边界,同时 Stable EVM 引入一系列 预编译合约,允许 EVM 智能合约安全且原子性地调用Stable底层接口。 Stable 计划通过引入 StableVM++ 来进一步提升 EVM 执行性能,该模块集成了如 EVMONE 等替代 EVM 实现,以及基于 Block-STM 的 Optimistic并行执行引擎(OPE)

StableDB

Stable 通过解决区块执行后低效的磁盘存储这一主要瓶颈,显著提升了处理速度。它将状态提交与存储操作进行拆解,使得新区块能在无需等待数据存储的情况下迅速处理。同时,结合 MemDBVersionDB,并使用 mmap(内存映射)技术,实现近期数据驻留内存、历史数据高效存储,大幅提升整体吞吐量。

高性能 RPC

即使底层区块链再快,如果 RPC 反应速度缓慢,用户体验仍会大打折扣。Stable 通过彻底重构传统 RPC 架构来解决这一问题。传统的单一 RPC 模式存在资源竞争严重、扩展性差等问题,而 Stable 引入了 路径分离架构(split-path architecture),根据不同功能将操作分离,部署轻量化、专业化的 RPC 节点以实现更快速响应。 未来计划包括为 EVM view 调用优化的专用 RPC 节点,以及原生集成索引器(indexer)以进一步加速 dApp 数据访问。